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9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生物活性炭循环床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季节性微污染水体中污染物的生物-化学协同去除新技术,以安徽淮南段淮河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建立中试反应器,研究以颗粒活性炭作为吸附填料及微生物载体的循环床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氨氮和浊度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对有机物和氨氮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生物活性炭循环床对高锰酸盐指数、UV254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稳定...  相似文献   
22.
黄浦江原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杨树浦水厂新建的组合工艺(预臭氧氧化→高密度澄清池→砂滤→后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处理有机物和氨氮含量较高的黄浦江原水,研究水力负荷对该工艺处理黄浦江原水效果的影响,并分析该工艺在最佳水力负荷下长期运行时处理效果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出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适宜作为微污染水源水的有效处理工艺;在设计水力负荷范围内,适当增加处理水量可更好地发挥该工艺的效用,且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不会有明显降低;杨树浦水厂调试运转中该工艺流程的最佳水力负荷定为1 200m3/h.  相似文献   
23.
活性污泥系统对环境pH值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活性污泥系统对环境pH值变化的响应,采用四个小试SBR反应器进行平行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原水pH值和不同瞬时混合后pH值条件下,系统污水处理效果以及污泥沉降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许多生化反应(硝化、反硝化、放磷等)都消耗或产生碱度,以及水溶液中普遍存在的离子电离平衡,使活性污泥系统对环境pH值的变化具有很好的调...  相似文献   
24.
王剑乔  孙培德 《系统仿真学报》2012,24(12):2593-2597
根据分别以乙酸、丙酸为碳源的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中PHA的合成机制出现差异的现象,对全耦合活性污泥数学模型FCASM3的除磷模块进行相应的修改,将易生物降解基质SS分为乙酸SA和丙酸SPRO。应用MATLAB语言为修改后模型的除磷模块编写了一套SBR工艺的模拟程序,模拟了EBPR系统的出水COD、氨氮、磷酸盐,以及分别以乙酸、丙酸为碳源时系统一个周期中PHA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运用该模型对SBR工艺进行了参数优化模拟试验,通过多因素正交模拟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该系统最佳的运行工况:维持溶解氧在2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8h、污泥龄为15d,可达到最佳的COD、氨氮和磷酸盐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5.
活性污泥中细菌的分离、纯化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精品实验项目"细菌纯种分离和培养",以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为实验样品,利用浇注平板法、平板划线法对活性污泥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得到纯菌菌种。通过精品实验项目的研究与探索,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加深了学生对微生物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26.
以五氯酚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好氧活性污泥中的脲酶、转化酶、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五氯酚暴露浓度的增大,脲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转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暴露时间为0.5 h,转化酶升高率达到最大值49.3%;暴露15 h后转化酶活性开始呈现降低态势,实验最大暴露时间25 h时降低率达到76.8%。脱氢酶活性则大多呈现降低趋势,在暴露0.5 h时其酶活性随五氯酚浓度变化呈明显负相关,酶活性降低率为52%,之后脱氢酶活性被抑制情况呈现平缓趋势。综合生理生化反应指标的敏感度和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进行评价,五氯酚对转化酶影响幅度大且分析精密度高,而脱氢酶响应快,可作为急性毒性应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7.
将沥青基球状活性炭(PSAC)浸渍一定浓度的Na2CO3,制备了一种高性能脱硫剂(PSAC-I)。利用N2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元素分析等手段对脱硫前后的PSAC-I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SAC-I的脱硫产物和失活原因,考察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PSAC-I的脱硫效果远好于普通煤质柱状活性炭和商用活性炭脱硫剂;PSAC-I的脱硫产物主要为单质硫和少量的硫酸,当PSAC-I的孔隙被脱硫产物充满或者孔口全部被堵塞后即失活;PSAC-I脱硫最佳温度为30℃,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H2S的脱除;提高原料气相对湿度有利于提高硫容。  相似文献   
28.
活性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溴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活性炭负载纳米零价铁材料(nZVI/AC),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nZVI/AC对BrO3-的去除效率,并研究其去除机理.结果表明nZVI/AC具有很高的表面反应活性,且nZVI和活性炭(AC)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BrO3-的去除效率随 pH 值的减小而增大, 共存离子NO3-和SO42-对其去除率影响不大但降低了去除速率.机理分析表明BrO3-被nZVI/AC吸附而使局部BrO3-浓度升高,并被nZVI迅速还原为无毒的Br-.  相似文献   
29.
用硝酸对活性炭进行去灰分处理,并用水蒸气进行二次活化,将活性炭制成电极,在电吸附装置中进行电吸附测试。结果表明,二次活化可以提高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并使得活性炭的单位吸附量从2.92 mg/g提高到4.55 mg/g。活化效果受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共同影响,活化1h 的效果最好,提高活化温度有利于提高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30.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ndividual and simultaneous adsorption of SOx(SO2)and NOx(NO-NO2)on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from waste palm shell.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examined in a fixed bed reactor at low temperatures(100 300°C).For individual adsorption without any catalytic activation,SOx showed good adsorption whereas NOx was very much poor.In the simultaneous adsorption of SOx and NOx,SOx showed greater adsorption affinity than NOx.For palm shell activated carbon(PSAC)impregnated with metal catalyst(Ni and Ce)the concentration adsorbed profile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SOx adsorbed decreased regularly,while the amount of the adsorbed NOx increased irregularly.The properties of the pure and impregnated PSAC were analyzed by BET,SEM and EDX.These investigations indicated that PSAC impregnated with metal catalyst is the determining factor in the adsorption of SOx and NOx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